微软软件运行库下载 (DirectX,.NET Framework,VC++库..) 转

运行库是程序在运行时所需要的库文件,运行库中一般包括编程时常用的函数,如字符串操作、文件操作、界面等内容。不同的语言所支持的函数通常是不同的,所以使用的库也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是为什么有VB运行库、C运行库、Delphi运行库之分的原因。即使都是C++语言,也可能因为提供的函数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库。如VC++使用的运行库和C++ Builder就完全不同。………………以上介绍完全可以忽略,普通用户基本看不懂,你只需要知道什么情况下需要安装微软软件运行库就OK了!
VC++库 (Microsoft Visual C++):用精简版系统或者一些绿色软件经常遇到的问题 “由于应用程序配置不正确,应用程序未能启动” 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安装对应的Microsoft Visual C++就能解决。
Microsoft Visual C++ 2005下载:32位版本 | 64位版本
Microsoft Visual C++ 2005 SP1下载:32位版本 | 64位版本
Microsoft Visual C++ 2008下载:32位版本 | 64位版本
Microsoft Visual C++ 2008 SP1下载:32位版本 | 64位版本
Microsoft Visual C++ 2010下载:32位版本 | 64位版本
Microsoft Visual C++ 2010 SP1下载:32位版本 | 64位版本
提醒:Windows 8 / Windows7中已经包含Microsoft Visual C++ 2008
Microsoft .NET Framework:运行软件出现 不是有效的win32程序 错误提示时,请安装下面的.Framework 就可以解决。一般软件都会有提示要安装什么版本的.NET Framework
Microsoft .NET Framework 2.0下载:32位版本 | 64位版本
Microsoft .NET Framework 3.5下载:32位版本
Microsoft .NET Framework 3.5 SP1下载:32位版本 | 32+64位
Microsoft .NET Framework 4下载:32+64位
Microsoft.NET Framework 4.5 RC下载:点击下载
DirectX End-User Runtimes:玩游戏必备的支持库 DirectX End-User Runtimes,通常遇到缺少DirectX,DXDXXX.DLL等文件时候,更新DirectX就能解决。
DirectX End-User Runtimes下载:点击下载
Windows Installer:一般来说原版系统是不会出现Windows Installer服务错误这个问题,除非是精简版,Ghost之类的系统容易遇见。重新安装Windows Installer一般都能解决。
Windows Installer 4.5 Redistributable下载:官方下载

阿里云云计算自助服务开篇[转]

阿里云云计算自助服务开篇[转]

视频教程:
1、VNC远程连接Linux服务器(适用centos6.2×64):http://help.aliyun.com/manual?spm=0.0.0.115.xJq6Ml&helpId=1650
2、Putty远程连接Linux服务器:http://help.aliyun.com/manual?spm=0.0.0.114.QSCEFQ&helpId=1648
3、通过远程桌面访问Windows服务器:http://help.aliyun.com/manual?spm=0.0.0.116.gOBVAo&helpId=1652

4、Xshell远程连接Linux服务器:http://help.aliyun.com/manual?spm=0.0.0.115.xQ4aEp&helpId=1654
5、SecureCRT远程连接Linux服务器:http://help.aliyun.com/manual?spm=0.0.0.116.pfXAo4&helpId=1658

工具

1、工具名称:update_yum_source.sh
功能:更新系统的yum源为163的yum源
适用系统版本:线上centos5/6系列,redhat5系列,兼容32位和64位
执行方法:以root身执行命令,bash update_yum_source.sh
解决了什么问题:一键式更新yum源,省去了复杂的命令和步骤

2、工具名称:update_time.sh
功能:修正时区,修改ntp配置,同步时间,修改ntp服务启动模式
适用系统版本:兼容线上所有linux版本
执行方法:以root身执行命令,bash update_time.sh
解决了什么问题:一键式修正系统时间不同步的问题,省去了复杂的命令和步骤

3、工具名称:auto_fdisk.sh
功能:自动检测是否有尚未分区的数据盘,格式化新的数据盘并自动挂载
适用系统版本:兼容线上所有linux版本
执行方法:以root身执行命令,bash auto_fdisk.sh
解决了什么问题:一键式检测是否有尚未分区的数据盘,并能对其格式化和自动挂载,省去了复杂的命令和步骤

案例分享

案例1:

问题:缺少.net2.0和vc9导致无法安装某些软件。
现象:用户无法安装公司软件。
分析过程及解决方案:
我方工程师在测试机上安装.net 2.0  后运行客户提供的软件,分析系统日志信息。

由此可以得出还缺少VC,去下载VC9:http://www.microsoft.com/zh-cn/download/confirmation.aspx?id=29 安装后再安装客服提供给我们的软件即可以成功。

案例2:
问题:ftp主动被动模式配置混乱导致无法登录。现象:用户反馈ftp无法登陆,ssh登陆是正常的,在登陆ftp的时候提示错误:连接接受发送的数据确认失败,新建ftp站点同样有提示错误:服务器端接口异常,ftp站点添加失败。
分析过程及解决方案:我们入机器后查看,确认是/etc/vsftpd/vsftpd.conf,用户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设置错误导致。
在/etc/vsftpd/vsftpd.conf文件里用户的源文件是这样的:
listen=YES
anonymous_enable=NO
use_localtime=YES
local_enable=YES
write_enable=YES
local_umask=022
dirmessage_enable=NO
xferlog_enable=YES
connect_from_port_20=YES
xferlog_file=/var/log/vsftpd.log
xferlog_std_format=NO
idle_session_timeout=180
data_connection_timeout=120
ascii_upload_enable=YES
ascii_download_enable=YES
ftpd_banner=Welcome to  www.net.cn FTP service.
chroot_list_enable=YES
chroot_list_file=/etc/ftpchroot
ls_recurse_enable=YES
pam_service_name=vsftpd
userlist_enable=YES
log_ftp_protocol=YES
max_per_ip=3
pasv_enable=YES
pasv_max_port=30000
pasv_min_port=30000设置出错的原因分析
在上述/etc/vsftpd/vsftpd.conf文件中connect_from_port_20=YES   是 当主动模式开启的时候,是否启用默认的20端口监听的意思
pasv_enable=YES
pasv_max_port=30000
pasv_min_port=30000这个是用被动模式进行设置

被动模式正确设置为:
PASV_enable=YES   开启被动模式
PASV_min_port=%number% 被动模式最低端口
PASV_max_port=%number% 被动模式最高端口
用户的被动模式的端口最低和最高都是30000,所有pasv_max_port=30000  pasv_min_port=30000是配置错误的。
2.解决方案:

1)我们将connect_from_port_20=YES这话主动模式的注释掉

2)修改被动模式配置
pasv_enable=YES
pasv_max_port=30000
pasv_min_port=30000
改为
pasv_enable=YES
pasv_max_port=30000
pasv_min_port=25000

3)重启vsftp后可以登录。
3.关于ftp的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设置可以参考百度

案例3

问题:ssh配置存在问题,导致登录和传输数据很慢。现象:有位用户反馈在我们阿里云买了2台服务器,通过内网传输数据和ssh登陆都非常的慢,怀疑我方内网通信有问题,要我方排查。
分析过程及解决方案:经过排查发现是用户的服务器内ssh的配置文件设置导致。/etc/sshd/sshd_config配置文件中的UseDNS设置为yes,修改为no即可。

解释下UseDNS,当客户端试图登录SSH服务器时,服务器端先根据客户端的IP地址进行DNS PTR反向查询出客户端的主机名,然后根据查询出的客户端主机名进行DNS正向A记录查询,验证与其原始IP地址是否一致,这是防止客户端欺骗的一种措施,但一般我们的是动态IP不会有PTR记录,打开这个选项不过是在白白浪费时间而已,不如将其关闭。

Linux的文件系统层次结构

对于任何一种操作系统,文件系统都是其最为重要之一环,Linux也不例外。

对于使用惯了Windows的人来说,Linux的文件系统可能也是最难以理解的部分之一了,所以今天要重点讲一下。

那么什么是文件系统呢?简单来说,你有一块硬盘,并通过操作系统去使用它,那么操作系统会在逻辑层面上用一种固定的方式去在这块硬盘上组织数据。之所以说是逻辑层面的东西是因为文件系统这一层与具体如何操作硬盘的驱动程序层是分开的。也就是说,文件系统的实现代码关心的是数据如何组织起来,是逻辑层面的;而驱动程序关心的是如何将每一字节的数据存到硬盘的某一个位置。这种逻辑上的组织方式就是文件系统了。

换言之,文件系统就是一种在存储设备上(譬如硬盘)存储与读取解析数据的协议。

拿我们熟悉的Windows来说吧,Windows的文件系统很简单,将硬盘分为几个分区,分别标上C,D,E等英文字母作为它的标示。其中A,B分给软驱,现在已经不常见了;光盘也标上一个字母;如果你插入了一些即插即用的存储设备,比如U盘,移动硬盘等,也会为它们每一个分区标上一个英文字母。然后每一个分区都采取阶层式树状目录结构,,也就是一个文件夹下面套一个文件夹,看起来像一棵树一样。

然后我们要储存一个名为1.txt的文件在C盘下,Windows就用固定的方式在C盘下建立一个名为1.txt的文件,并将数据存储在硬盘上,还给它分配一个唯一的绝对路径,方便文件的存取,这个路径就是C:1.txt了。

这个就是Windows的文件系统了。也就是Windows组织文件的方式。

这样应该就能理解文件系统是什么了。

那么接下来讲Linux的文件系统了。

下面就是Linux文件系统完整的体系结构,我先不做解释,大家也不用懂,因为我今天基本只讲用户那一层的东东。

首先呢,介绍几个术语,也是概念。

目录,是类UNIX操作系统和DOS下的术语,也就是Windows里的文件夹。

挂载,在Linux下面将一个文件系统和一个存储设备关联起来叫做挂载。

块设备,就是以块(比如磁盘扇区)为单位收发数据的设备,它们支持缓存和随机读取,比如硬盘,CD等等。

介绍完术语接下来是详细讲解。

首先Linux也采用的是阶层式树状目录结构(别以为树状目录结构是天经地义的,这个是UNIX的发明,UNIX同时代或者稍后一点的操作系统都是没有目录概念的,所有文件放在一起,包括在DOS之前统治PC的CP/M操作系统)。

但是Linux和Windows不一样,它有一个VFS也就是虚拟文件系统(Virtual File System),再上一张图里面有一个节点缓存和目录缓存,就是VFS的一部分了。为什么说是虚拟文件系统呢?这点就和Windows大不一样了。Windows是将目录结构完完全全存储在硬盘上的,读取的时候从硬盘读取,修改的时候直接修改硬盘。而Linux不一样,它有一个虚拟的目录表,其中一部分是存储在硬盘上的,一部分储存在内存里,为什么要这样,我接下来会讲。

Linux文件系统的最上层是 / ,被称为根目录,也就是一个目录树的树根。然后其下可以建立其它的目录。

与Windows不同,Linux有严格的目录使用规定,不同目录用来干不同的事。而Windows其实也有,都在C盘里,只不过都一切帮你包办了…………

接下来介绍每个目录的作用,大家可以和自己的Linux对照一下。

/ :不用说了,根目录,所有目录的起点。
/bin :binary的缩写,顾名思义了,也就是存放二进制文件的地方,一般放一些所有用户都用的,不影响系统的基本程序,也就是基础系统的基础命令。
/boot :这个意义更明显了,就是存放引导文件的地方。还有GRUB和LILO(都是Linux的启动管理器)也放在这。
/dev :设备文件的目录。
/etc :放系统配置文件的地方。
/home :普通用户的目录,一般没有特殊情况会在这个目录下建立一个以用户名为名字的目录,普通用户只能操作这个目录的东西,系统目录只有root能够操作。
/lib :library的缩写,存放库文件,也就是一系列的函数库。
/mnt :挂载文件系统的地方,一般会建立一个子目录(Fedora发行版使用的是/media)
/opt :optional的缩写,表示可以选择,有些自定义软件包会安装在这,供较大而且固定的应用程序存放文件。
/proc :procedure的缩写,存放进程信息,硬件信息,内核信息的地方。
/root :root用户的主目录。
/sbin :大多数系统管理程序的存放地,一般只有root用户才能执行(shutdown就在这下面,普通用户的PATH环境变量可能不包括这个目录)。
/tmp :存放临时文件的地方,还有Slackware的SlackBuild会使用这个目录。
/usr :存放程序的目录,一般存放非系统应用程序,在这下面也有etc等子目录存放普通应用程序的配置文件。user的缩写,就是存放用户后来安装的程序的地方了。一般系统安装后安装的软件都在这。
/var :一个经常变动的目录,作用很多,一时也讲不清楚了…………

解释了各个目录的作用后,就要讲解普通人最难以理解也是Linux最具有魅力的东西了,那就是VFS。

看了那么多讲解,细心一点的人可能会问,Linux是不是不分区的啊?

乍看是的,所有的东西都放在根目录底下。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

所有的类UNIX操作系统都使用这种VFS的机制。

我之前介绍过一个术语,挂载,将一个文件系统和一个存储设备关联起来。Linux是使用挂载的。也就是你可以将硬盘上的任何一个分区挂载到Linux的任何一个目录上,然后就可以通过那个目录访问这个设备了。

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UNIX有一个统一性思想:一切皆文件(包括目录,也是一种特殊的文件)。

Linux将整个文件系统树存储在内存里,就是那个目录缓存。挂载就是将这个文件系统树上的一个目录与一个设备连接起来。要知道,/ 、/dev、/proc、都不是硬盘上实际存在的目录,而是Linux在内存中虚构出来的,所以叫做虚拟文件系统。

Linux将一切的硬件都化为一个文件存储在/dev目录中。比如说你的IDE硬盘以hda,hdb等名字储存,SATA硬盘则以sda,sdb等名字存储,终端设备(可以理解为屏幕)以tty这个名字存储,甚至打印机、网卡等一切的硬件设备都会在/dev中有一个对应的文件。

然后对于一个硬盘上的分区,比如sda这块硬盘的分区,Linux会将每一个分区给一个数字标示,比如第一个分区叫sda1,第二个是sda2…………依次类推。你要使用这个分区了就将sda1与一个目录对应起来,将sda2与另一个目录对应起来。比如说我将/dev/sda1挂载到/mnt/win7上,那么你就可以通过访问/mnt/win7来访问这个分区的数据了,非常方便。

现在许多Linux的发行版都会提供自动挂载,不用我们手动挂载Windows的分区了。

那么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好处就在于用户不用关心设备层面的具体操作就可以使用相应的硬件了。

比如我们在Linux使用C编程,通常会使用Linux的系统调用。举例说,有一个系统调用叫write,顾名思义,功能就是写入。它可以将数据写入一个已经打开的文件。如果是普通的文件可以理解,那如果打印机也是一个文件呢?你用write向对应打印机的那个文件写入数据,不就是在打印机上打印了吗?同理,你向一个代表屏幕的文件写入数据,不就代表在屏幕上输出了吗?

好了,点到为止。

通过这种手段,所有的硬件对于用户而言都可以看成文件,那我们就可以用同一种手段去操纵它。不然,想使用打印机了,打印机有它的读写方式;想读写屏幕了,屏幕又有它的读写方式;想读写硬盘了,硬盘又有它的读写方式…………你要记住多少才够呢?

这样,一切的硬件都简化为文件了,只要你装了驱动程序,你不用关心如何去操作硬件了,所有的硬件都可以使用标准的系统调用解决,这不是很easy,很happy的事吗?

还有那个/proc目录,这也不是实际存储在硬盘上的,而是存储在内存里的。它将所有的硬件信息,进程信息,内核信息都转变为普通的文本文件,这样我们可以毫无障碍地去了解这些信息,因为它们都是普通的文本文件啊。

比如说你想要知道一个进程的信息只要读取相关的文件就可以了,不是很简单吗?

这样你在编程的时候,怎么了解硬件信息呢?不用去记那种又艰涩又长的API只要用read系统调用读取/proc目录下的信息就可以了,不是很简单吗?

所以,Linux也是一个开发者友好型的系统啊。当你熟悉了之后,就会对Windows下的编程方式深恶痛疾了。

这就是我上一节提到的UNIX的KISS准则的一个体现啊。

好了,当你在这里有了顿悟,那么你就理解了Linux的文件系统了。

记住,Linux(其实是UNIX)的一个统一性原理————一切皆文件。

看到这里,你可能觉得Linux的文件系统看起来很复杂,其实不然。Linux有一切皆文件的统一性原理,当你懂得了之后,你会发现Linux的文件系统其实比Windows不知道简洁到哪里去了————因为在Linux中一切都是文件,没有任何的特例,不用记住任何例外的东西,而Windows则处处是特例啊。

要知道,大家之所以认为Windows简单是因为习惯于Windows了,而其实Linux是更简单的!

Hotmail告别式:16年的品牌终消失

互联网时代,新旧代谢总是来得这么突然。如今,Outlook来了,而生存了16年的Hotmail即将消亡。现在,一切关于Hotmail的入门、进阶和高级教程都没有用了。7月31日,美国当地时间上午8点,习惯于登录Hotmail的用户发现自己被转到了一个新的页面上,Outlook上线了。

但直到下午,Sabeer Bhatia才知道这个消息。他已经在自己硅谷山景城的办公室里工作了将近一天时间。“我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开了Outlook.com,并且用原先的Hotmail ID登录。”他在接受《第一财经周刊》采访时说。

印裔人士Sabeer Bhatia是Hotmail的创始人之一。1997年,他和另一位创始人Jack Smith一起把Hotmail卖给了微软,售价是4亿美元。

现在的Outlook与他卖给微软时的Hotmail风格早已经截然不同,界面看起来更简洁,支持用户在免下载的情况下修改Office文档,并可在线使用微软的互联网产品,比如直接通过Skype进行视频或者在线通话。不仅如此,Outlook还能与Facebook、Twitter、LinkedIn等等社交网络账户关联,并推送好友的最新动态,甚至可以通过Facebook插件和好友在线聊天—就像个社交网络的聚合体。

微软并没有费心把这个消息告诉被称为“Hotmail之父”的Bhatia。

新Outlook的团队采用了一个亲民的办法散布消息:在Reddit上开了个帖子—Reddit是美国最大的网上社区,受欢迎程度已超过了 Digg—看起来,微软的确朝着社交更进了一步。员工们在帖子中列举了新平台的优点,甚至给出了“为什么要从Gmail搬过来”的理由。

微软把Outlook描述为更现代的邮箱,“Gmail已经8年了,我们觉得是时候来点新东西了。”在认为它比Gmail强大的理由中,微软提到了它具备的平台特性,能融合进各种各样的功能,还特地提到了用户的隐私,“我们不会扫描你邮件的数据以推送显示广告,你绝不会在阅读朋友或者家人邮件时看到广告。”这话显然是冲着谷歌说的。

除此之外,Outlook团队还去Twitter开了个账户,把全体员工兴高采烈地在Reddit答题的现场照片贴了上去。

一天内,这个帖子就收到了上千条的回复。但是,很多人还是注意到Outlook小组那句“我们收到了你的反馈”的话泛着官僚气。“微软总是不能在合适的时机发布合适的功能,他们似乎搞不清楚互联网产品需要快速迭代的特性,也没有根据反馈灵活变通的能力。”一位自称在软件公司工作的人留言说。

尽管如此,Outlooker还是铺天盖地地出现了。上线短短6个小时之后,微软就在官方Twitter上宣布:Outlook新注册用户突破了 100万。在新的Outlook中,用户可以用原来的Hotmail账户登录,也能注册新的邮箱地址。没用多久,Outlook的速度和流畅性就得到了使用者们的验证,能够直接在邮箱内发布Twitter的消息也似乎给了中国用户一个惊喜。但IMAP(互联网邮件访问协议)功能的缺失遭到了指责,因为用户将无法使邮件服务器和客户端上的操作同步。

麻烦还挺多的。升级之后的用户发现原来MSN上的联系人都不见了—几个小时之后他们才被同步到新的账号。但这段时间足以激怒数以万计的试用者,甚至有人在网上放出了怎样从Outlook转回原有账号的攻略。

但Bhatia觉得新的界面看起来好极了。微软也觉得自己做得不赖。在接受《第一财经周刊》采访时,微软公司称:“新的Outlook.com虽然还只是预览版,只露了冰山一角,但已经很棒,已经展现出现代电子邮件服务的最新体验。”

在差不多两个月前,这家公司就已经在测试人们的反应。6月,微软就神秘地透露,自己正在重新设计Hotmail的邮件平台,图片已经在网站上公布。但那个时候,他们还将它称呼为“新的Hotmail页面”,而主界面里却写着欢迎来到“Newmail”。

在科技博客上,很多人对这个Newmail不以为然。同时是谷歌和微软的反对者的Greg Giles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看上去就像Gmail一样乏味和平淡。”

很少有人把Hotmail的种种异常与真正的告别联系起来。就在Outlook发布的前一天,还有很多用户在Twitter上抱怨无法登录自己的Hotmail账户,速度太慢,页面中还会出现乱码。

现在看起来,这些插曲反而衬托了新Outlook的好处。

《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篇试用一周的感受,作者建议:“如果你受不了杂乱的收件箱,想要一个更好的整理邮件的方法,或想要更便捷地分享照片和文件,那么选择Outlook.com肯定没错。”

Outlook发布两天后,微软公司Windows事业部总经理Brian Hall通过Skype接受了ZDNet的采访,他说:“我们对Outlook.com很有信心,因为它是以Hotmail邮件服务为基础的一次飞跃。”

就在一年前,微软还没有表露出任何要让Hotmail退役的意图。Hotmail项目组一直在挖对手的墙角。网页上,微软的广告词是“每一天都有人从雅虎邮箱搬到Hotmail”,下面还用一个计数器来显示到底有多少人已经搬家,现在的数字是6380万。但其实在那个时候,微软已经开始准备放弃 Hotmail了。

Hotmail曾经是一个很激动人心的产品。1997年,微软买下Hotmail后来被证明是一个明智而关键的决策。

当年,Jack Smith和Sabeer Bhatia都还是从苹果离职的毛头小子。两人最开始的项目名为JavaSoft,是一个基于网页的个人数据库。但很快他们就体会到了创业的残酷和挫折—两人所在公司的防火墙阻止任何人访问私人邮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想出了一个新的点子:为什么不做一个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页访问的电子邮箱?1996年,世界上第一个免费网页邮箱诞生了,它让用户方便地注册账号,并可以在任意一台电脑登录使用。

当Bhatia起草商业计划书的时候,他尝试了各种以mail结尾的名字。最后他选择了Hotmail,因为Hotmail一词中包含了 “HTML”—这是编写网页的语言。20个月之后,Bhatia接到了微软的电话:“Wow,你们真的有850万用户?这可真是个大数。”然后,他们见到了比尔·盖茨。

更名为MSN Hotmail的邮件服务一年后为微软带去了千万量级的用户。在售出Hotmail之后两位创始人分道扬镳。2008年Bhatia在山景城又创立了一家名为Sabse的公司,提供基于云端的语音会议和传真服务;而Smith则从2011年开始担任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公司Proximex的CEO。

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一个免费的邮箱对于互联网用户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创始人Jack Smith透露,在那个时期,作为全球第一款免费邮箱产品,Hotmail当时几乎取得了互联网全部流量的一半。在微软决定收购它的那一年,Hotmail的用户已接近千万,而微软MSN的用户数量才250万。微软对Hotmail的收购抢占了先机,并借此彻底打败了网景(Netscape)。

不过,在后续的竞争当中,微软由于互联网整体战略决策失误,在Hotmail上也走过许多弯路,先是从Hotmail到MSN Hotmail,再并入Windows Live,后来又因为互联网战略的摇摆,这个品牌也在不断地更名中变得混乱。

微软对《第一财经周刊》说:“其实,在过去的一年,我们对Hotmail做了很多改进,包括如何让用户更高效地处理邮件,并与垃圾邮件和灰色邮件不断做斗争。”

但这并没有阻止Hotmail市场份额的下滑。根据调研公司ComScore的数据,Hotmail虽然还占据着最高的市场份额,但过去一年全球用户数已下降4%。Gmail的份额虽不及Hotmail及Yahoo!mail,但它一直处于上升的状态。Gmail的思路是成为无缝整合谷歌所有服务的钥匙,它的用户数也借此增加了17%。

不过,腾讯副总裁、腾讯广州研发部总经理张小龙认为,“邮箱是否应该成为一个聚合平台,有待观察。”

他在15年前发明了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Foxmail,在2000年以12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博大并担任管理层,5年后又随着腾讯的收购而全面接管QQ邮箱团队,并创造了移动端的热门产品微信。他认为在宽带时代,邮箱适合以云存储的方式来存储邮件,并以页面呈现,比当年流行的邮件客户端软件更方便。同时,他认为,移动终端会成为未来邮件处理的主要设备。

微软用Outlook取代Hotmail,目的之一就是想让这项服务与移动设备得到充分兼容。“这是基于Windows 8系统级别的整合。例如把Microsoft Account与新浪微博连接后,联系人的更新会与Windows 8、Windows Phone都进行同步,而不仅仅是Outlook.com。”Brian Hall说道。

Outlook和Windows 8采用了类似的UI设计风格—过去它被称为Metro,但由于商标争议而被改为了一个绕口的名称“Windows 8 Style UI”。

Outlook或许是第一款将要被冠以Windows 8 Style UI的产品。微软在下一代视窗产品Windows 8身上下了很大赌注,而在距离它正式发布只有3个月之际,借着Hotmail退役的大消息放出Outlook,多少有点别有用心的味道—顺便为 Windows 8的上市做了预热。用户们对Outlook新UI的反响还不错,甚至有人说因此更期待微软的新操作系统了。

作为一家以软件为赢利模式的商业公司,微软在互联网领域一直没能找准方向。今年7月,微软上市26年首次遭遇季度亏损,主要是受到它在2007年斥资63亿美元收购的网络广告公司aQuantive亏损的影响,谷歌也在2007年同一时期收购了同一性质的公司DoubleClick,它却为后者带去了丰厚的利润。去年,谷歌的广告收入额是365亿美元。2011财年,微软在互联网市场的收入仅为25亿美元。

即将上市的Windows 8中,微软投入数十亿美元建立的品牌Windows Live也将不复存在。一批Windows Live服务在新的操作系统中将被称为“应用”。微软的付费搜索平台毫无起色,MSN的市场份额已经连续数年下滑;2011年3月,微软甚至关闭了拥有3000万用户的博客服务Live Spaces。

现在,微软找到的突破点是邮箱。微软Windows Live部门的主管Chris Jones称:“我们认为是时候扩大电邮服务的边界了。我们开发了新的电邮服务,将为用户提供现代感的体验。”

看起来微软又做了一个功能大而全的互联网产品。但它从Hotmail到Outlook,微软在邮箱服务上的改进并没有从本质上超越谷歌,后者先于它所做的一些决策已使其成为微软在此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

Bhatia目前还在用Hotmail。对他来说,“Hotmail还是老样子”,但同时,他也有拥有Gmail帐号。

竞争者通过迅速迭代让产品成熟。就在Outlook上线的同一天,谷歌宣布Gmail新增群组视频聊天功能Google+ Hangout。新功能允许多名用户共同观看YouTube视频,协作处理Google文档,并在各自的屏幕上分享。

对于Hotmail的创始人Bhatia和Smith来说,这或许也是最后的告别仪式。

Bhatia没有为之失落,但Hotmail的离去却让其他人有些伤感,包括微软也是,毕竟“Hotmail是一个存在了将近16年的品牌”。

随着Hotmail的告别,人们又想起两位创始人来。从Outlook上线第二天开始,Bhatia就在慢慢回复各种记者来信,直到1周后也没有回完。

“Hotmail的名字仍然会被保留,你可以通过Hotmail账号联系上我,它只是同样支持Outlook平台而已。”在Bhatia看来,谷歌为邮箱服务带来了新的规则,而微软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以升级和重建品牌。他一点也不讨厌这个改变,“事实上我很欢迎”。

对于用户来说更是如此。8月5日,一位用户在他的博客上写道“在发现Outlook.com取代Hotmail之后,我注册了三个Outlook的邮箱地址,却没有将Hotmail的地址升级。我相信微软不会彻底废除这些地址,所以我会留住它,留住这个超过10年历史的邮件地址,也是留住一段记忆。”

大概是为了安慰所有人,微软表示:“我们没有放弃Hotmail。对于Hotmail邮箱服务,它并没有消失或者说告别,它却是在不断进步,是一个‘升级’的过程,升级到了一个更优秀,更棒的邮箱服务。”

但每个人心里都明白,Hotmail及其代表的互联网时代已经永远地逝去了